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隆重举行2025届毕业典礼,共同见证3123名本科生、3253名硕士生、406名博士生满怀梦想、扬帆起航。首先,我代表党委书记武贵龙同志和全体教职员工,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一路陪伴你们成长成才的父母和师长致以崇高敬意!
生逢盛世,与有荣焉。数载光阴,弹指一挥。难忘70周年校庆前夕,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勉励大家成长为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全校上下欢欣鼓舞,共同许下“百年科大,世界一流”的壮志雄心。难忘我们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浇灌雄安校区拔节生长,“一校两区,协同发展”的壮丽篇章渐次展开。更难忘我们亲身参与北京冬奥,一个个“蓝色身影”成为“双奥之城”的最好名片,大家以青春之我,共赴时代之约。
钢筋铁骨,书写华章。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辈登临正少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袁正臣,赓续红色血脉,寻访中国精神,探寻北京革命史迹,整理汇编出版图书三册,多次前往社区、企业宣讲,得到《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创新创业学院首届机器人科创班本科生李星廷,328个夜以继日,带队包揽2024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所有赛道共计6个冠亚军,以实际行动诠释何为科创梦想践行者;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马震,携笔从戎,百日减重35斤圆梦军营,服役期间零下20度坚守跨年哨岗,连续两年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以钢铁意志诠释北科学子使命担当;首届“钢铁脊梁班”中11名硕士研究生,因材施教、应才培养,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成长为行家里手。还有在座的大家,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书写独属于你们的精彩篇章,“北科出品、必属精品”在大家身上再次得到有力印证!作为师长,能够与你们一场相遇、一路同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同学们,今天你们身着学位服,心怀家国志,我知道你们已经准备好迎接人生新的挑战,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临行前,有几点叮嘱,希望你们用“三重火”继续淬炼钢筋铁骨,续写北科荣光。
希望你们长燃“科技报国”之火,淬炼爱国之情。以“北科之有”服务“国家所需”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从研发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火箭的壳体材料,到支撑新时期“天宫”遨游太空、“复兴号”驰骋旷野、航母巡航海洋……这些大国重器共同见证了学校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荣光。相信同学们未来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够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将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希望你们长燃“开拓进取”之火,淬炼果敢之志。“敢当弄潮儿,敢为天下先”是北科精神的集中体现。“2024,让梦想直抵浩瀚星空。”这是自动化学院博97级杨天梁校友在2024年元旦写给团队的新年贺词,11个月后,他带队建设的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他说,“当初只有一个构想,剩下的都是一片空白”,正是靠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日复一日的努力,填补了我国商业航天专属发射场的空白。同学们,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前行之路也并非坦途,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勇于筑梦、不畏风雨,用果敢之志填补更多空白。
希望你们长燃“敬业乐业”之火,淬炼坚守之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唯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方能行稳致远。材料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余永宁先生,执教六十余载,91岁高龄仍深耕教学一线,他深情地说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我们不仅要敬业,更要乐业;不仅要教育学生,更要帮助青年成长。”他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何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相信同学们未来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够怀抱热忱之心,将敬业化作日常习惯,将乐业变为人生底色,将看似平凡的岗位,打造成为你们绽放光芒的舞台。
同学们,满井边,一学堂,求实鼎新,熔基锻梁。今天过后,你们将满载师长的祝福,在星辰大海与人间烟火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请记住,无论你们身处何方,满井的银杏始终会铭记你们的青春时光,母校永远欢迎每一位游子常回家看看!
最后,衷心祝福各位同学,扬帆万里,一生平安,幸福常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