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徐金梧校长在学校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十五次工代会上的报告

该文章由于2010-05-13 05:07:07上传

 

强化办学特色 推进战略转型

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校长 徐金梧
2010年3月1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作关于学校第六届教代会以来的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第六届教代会以来学校主要工作回顾
2005年6月,我校召开了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六届教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十一五”战略发展规划,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圆满实现了“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学科建设成绩显著。过去年,学校以“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五年来,学校新增国家重点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个。在最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除冶金工程继续排名第1外,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排名分列第1、2、3位,继续保持了我校的特色和优势。此外,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控制理论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去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对高教所、物流工程、车辆工程等学科进行了调整,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于优化学术资源配置,促进学科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师资力量明显提升。五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422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大力延揽急需的高水平人才,着力培育和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学校累计投入人才经费3000余万元,引进教授50余名。教师队伍中新增“973”首席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杰青5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5人;获得全国教学名师奖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13人次。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从2004年的36.3%提高到2009年的60%,教师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2009年,学校成功召开了人事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校人才队伍工作的发展思路和重要举措。
三是人才培养卓有成效。五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理科实验班”和“国际班”为试点进行了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生教育以提高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五年内,学校获得国家和省市级教学成果奖、教材奖87项、精品课程26门。共有11篇博士生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国或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生代表队在挑战杯、机器人大赛、智能汽车竞赛等全国性大赛中屡创佳绩。学生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建立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5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管庄校区全面完成了体制改革,促进了继续教育、远程与成人教育和国际学院协调健康发展。天津学院经过几年发展,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由“试办”成为正式独立办学的普通高等学校。
四是科研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突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奖150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新增科研项目4351项;科技经费以年均近亿元速度递增,2009年科技经费总额9.8亿元,为2004年的2.58倍(其中,科研经费6.6亿元,为2004年的3.53倍)。新增包括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基础条件平台“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研究基地14个。组建了冶金工程研究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和广东研究院;成立了“钢合组织”,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开展了大量实质性合作。2007年,学校获准牵头建设国家“重大工程材料安全服役研究评价设施”项目,并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实现了教育部直属院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零的突破。
科技产业方面,学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校办科技企业改制和重组,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2009年,学校科技产业产值达11.5亿元,是2004年的4倍。
五是国际化建设稳步推进。学校积极探索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国际声誉。五年来,新与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等54所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合作。目前境外合作院校数已近100所。学校大力推进学生的国际交流,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共计派出学生交流、攻读学位等586人次。留学生数量保持稳步增长,2009年底在校留学生总数达到566人,为2004年底的5.5倍。2009年11月,学校成功召开了“推进国际化战略进程工作会议”,从办学理念、培养体系、支撑结构、资源优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为全校统一国际化战略思想,提高国际化建设意识,搭建国际化建设格局奠定了基础。
六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学校年度全口径收入由2004年的5.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3.4亿元。学校累计投入3.2亿元购置了大批先进仪器设备,教学科研条件显著改善,图书馆、校园网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共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10亿元,新增教学、科研和服务用房31万平方米。特别是学校体育馆于2007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承担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比赛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此外,学校还成功收回了学校西北角和西南角土地,完成了住户拆迁工作,西南角规划的科技园大厦年底将竣工投入使用。
五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尤其是结合去年的新一轮岗位聘任,调整了教职工岗位津贴和离退休人员补贴,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学校还在清河观澳园和芳清园新团购了431套住房,进一步改善了教职工的住房条件。
(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学校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党委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办学体制,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院党政联席会等议事制度,提高了集体领导和科学决策水平。在部分学院开展了“教授会”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了干部培训、竞聘上岗、学术休假、民主评议等制度,使干部的任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民主。
二是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注重建立健全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方面,形成了以处室、系所为单位设立教职工党支部,以学术梯队为单位建立研究生党支部,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本科生党支部的组织网络,并在部分学院成立了学生党总支。近年来,在抗震救灾、平安奥运、防治甲型H1N1流感以及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进程中,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做表率、无私奉献,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党委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从人、财、物等关键部门和重点环节的规范管理入手,先后制定和修订了60余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了对招生、教育收费、设备采购、基建等重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探索并实行了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委托外部审计和校内二级单位、干部任期审计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取得实效。五年来,学校党委以师德建设为重点,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树立先进典型等措施,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先进典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创新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形成了学生辅导员队伍“三三制”模式、“三级培训体系”,以及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五是和谐校园建设稳步推进。五年来,学校党委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和谐,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稳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重视发挥工会和教代会在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坚持每年召开教代会。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和离退休同志的作用,坚持重大决策之前向他们征求意见,重要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狠抓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了校园的安全和政治稳定。
 
总结过去五年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校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几代北科大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与会的各位代表都亲身见证和参与了这段发展历程,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学校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思路
经过前几年的发展,我们提前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阶段的任务,目前正处在全面推进第二阶段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任务,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我们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提出,使高等教育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原行业高校,我们如何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提高综合实力,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重大举措,将特色发展和提升质量作为今后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其他高校的快速发展更是给我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在新形势下,能不能自觉坚持以优势和特色取胜,做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科学研究的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高效益,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而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存在学科面相对狭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学术领军人物偏少等影响学校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缓进则退、不进则亡”!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将发展的重心尽快转移到提高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上来
在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上和去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在保持现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由行业特色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向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型,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战略选择,也是全校师生员工集思广益形成的共识。我们必须坚定这一发展目标毫不动摇。
实现这一建设目标的关键,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突出办学特色和推进战略转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特色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立校之本。另一方面,特色是在办学历史和现有基础上凝练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办学特色的发展既包括已有特色自身的发展和辐射作用的发挥,也包括新特色的形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战略转型。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强优势学科,实现学科建设由行业特色向学科特色的转型。二是重视拓展新兴学科,实现学校发展由单一优势向多学科优势转型。三是强化工程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型。四是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实现科技工作由跟踪服务向主动引领转型。
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在今后的一段时间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学术资源配置,建设一流学科群。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龙头,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今年,我校获得了自行审核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今后,学校将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实际,结合“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修购专项”、“北京市共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科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学科和一流学科群。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冶金、材料、矿业、机械等优势学科,使这些学科逐步实现由行业特色向学科特色的转型。积极培育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成为全国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成为全国重点学科。另一方面要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基础学科、人文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快速发展,重点培育能源、环境、信息、化学化工、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由单一优势向多学科优势转型。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一流人才。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从历史上看,我校培养的一批杰出校友成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级领导人、科学家和国有大型企业的企业家,充分证明了我校的办学实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要强化质量,实现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今后,我们要下大力气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在稳定现有学生规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教育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分类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生教育要全面推进分类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批学术精英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此外,要逐步打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界限,建立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赴国外交流和攻读学位等工作,不断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三)培养与引进并重,汇聚一流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是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的关键。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后,要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努力汇集一批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扶持一批高水平的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竞争力强的学术创新团队。要继续深化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建立适应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康发展的评价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四)创新体制机制,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科技工作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学校学术水平的重要内容。今后,学校的科技工作要继续紧贴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创新前沿,注重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突出学校在行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积极筹划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力争实现每个一级重点学科都有一个国家级的研究基地。要通过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国家重大课题、重大项目,努力取得一批国内和国际领先的标志性科研成果。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注重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工作整体实力。强化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努力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五)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一流校园环境。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要认真总结学校办学传统,提炼大学精神,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勇于争先、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要进一步加强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大学制度建设,牢固树立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充分发挥教代会、教授会、党外人士、团学组织以及离退休教职工等在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要更加关心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全校师生员工在更加和谐的大学环境中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几年的发展关系到北京科技大学能否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我们一定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全校师生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工作、拼搏进取,全面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三、2010年学校主要工作
2010年是学校改革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重要一年。2010年学校工作的重点是“调查研究、科学规划、人才强校、学生培养”。具体来讲:一是强化调查研究工作,增强调查研究的主动性,深入总结分析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不断创新促进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制订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民主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指导学校未来发展。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努力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四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培养的中心地位,营造全员育人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010年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学校阶段性发展任务
要按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的整改任务,修订完善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队伍建设规划》和《基础能力建设规划》,制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学校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制订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相关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配套实施办法,努力将规划中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同步制订完成学院和相关工作发展规划,使其与学校总体规划有机衔接,成为学校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稳步提升学科整体实力
以获得自行审核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为契机,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制订一级学科博士点审核办法和学科建设整体实施规划。在做好原有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注重培育新的重点学科,拓宽学科领域和新的学科方向。
统筹使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修购专项”、“北京市共建”等建设经费,按照学科实验中心、重点研究基地、新方向和交叉学科梯队三个层面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平稳完成车辆工程、物流工程等学科专业的划转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学院的学术资源做进一步有效整合。
(三)实施人才振兴工程,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启动“人才振兴工程”,制订各学科人才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分学科、分层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做好引进人才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人才效益。
认真做好新一轮岗位聘任的后续和总结工作,明确各单位的岗位职责,完成聘任合同签订工作,完善教师聘任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学科、学术梯队和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为加强人事管理和教师发展评价提供依据。制订流动编制人员聘用管理办法,提高流动编制人员比例。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落实2009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制订和实施201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建工程师学院,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行业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我校研究生分类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认真制订201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现不同类型人才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做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以师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五)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学生工作实效
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下移学生工作重心,努力将本科生班主任(班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学术梯队管理制度等工作做实做细。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院学生工作为重点的本科生教育管理体系,以学术梯队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
制订学生工作五年规划,科学设计学生工作育人大纲,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学风监控体系、规范学生社团管理,不断优化校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管理。
(六)注重科学研究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重大工程材料安全服役研究评价设施”、“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高分子材料前沿技术实验室”等建设步伐。继续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财政部、教育部产学研专项平台(跃升计划)。推进“新能源”、“纳米”、“新型飞行器技术”、“金属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校内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的实体化建设。
积极组织申报依托我校的国家重大专项任务、“973”项目、“863”项目、支撑项目,争取在“973”和军工项目方面取得新进展。做好创新团队培养和申报工作,力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方面实现突破。
以重大项目、成果产出、学术水平、基础研究和平台建设为导向,修订科研工作激励和奖励办法。强化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和结题验收管理,做好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立项和使用工作。
制订科技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校有股份企业管理和投资经营管理。做好西南角科技园大厦招商和西三旗产业化中试基地建设工作。
(七)创新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
落实2009年学校“推进国际化进程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出台国际化建设“行动计划”,探索重心下移的工作体制,努力将留学生培养、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引智项目等工作落到实处。
继续加强与现有合作院校的实质性合作,拓展新的合作院校与领域;逐步推进按照项目化管理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建立留学生中心,在稳定600人左右留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建立学生交流项目管理办公室,设立学生交流基金,继续做好学生赴海外学习和“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等工作。
(八)加强党的建设和内部管理,稳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党建评估办法,全面启动二级党委党建评估。强化宣传思想工作,制订关于加强网络宣传和教育的实施办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惩防体系基本制度建设。以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为主题,开展好本年度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继续做好财务、基建等各项例行审计,按计划完成对部分单位和干部的(任期)审计工作。
认真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努力防止各类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完成西南角科技园大厦建设工程;加快昌平创新园区建设步伐,年内基本完成大型试验厂房建设任务。进一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完成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工程。做好校内地下管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推进“教授会”试点工作,不断完善“教授会”职能。做好教代会、工会工作,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工会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做好校友会和基金会工作,积极开展社会筹资活动。启动60年校庆筹备工作。继续认真做好统战和离退休干部工作。
进一步规范后勤甲、乙方管理;全面推进维修、饮食、公寓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提高后勤服务保障和服务育人能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2010年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未来10年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更是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可喜的是,经过几代北科大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今天学校的各项事业都已经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坚信,只要全校师生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北京科技大学建设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最后,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