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信息-678

该文章由于2015-05-11 09:00:00上传

 

本 期 目 录
一、     魏寿昆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二、 学校党委中心组举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理论学习活动
三、 我校新增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四、 两岸师生齐话“环境科技与绿色发展”
五、 简讯
 
魏寿昆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7月6日上午,我国著名的冶金学家、教育家,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创建者之一魏寿昆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魏寿昆先生因病于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魏寿昆先生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张高丽、胡锦涛、刘延东、赵乐际、朱镕基、温家宝、罗干、郭声琨、韩启德、刘晓峰、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王志珍等中央领导同志及袁贵仁、白春礼、邵鸿等教育部、中科院、九三学社相关领导,魏寿昆先生生前好友及学生晚辈发来慰问唁电或敬献花圈表示哀悼。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政协、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九三学社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太钢、包钢、河北钢铁、唐钢、邯钢、酒钢、马钢、中铝、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西昌学院及天津市第三中学,北京科技大学各地校友会组织等200多家单位发来唁电、敬献花圈或挽联。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门外悬挂着由徐匡迪、殷瑞钰、周国治、刘玠、王一德五位院士集体拟就的“桃李遍天下先生雅教高风萦肺腑;钢铁成强国后辈求实创新慰恩师”的挽联和“一代宗师魏寿昆院士千古”的横幅;礼堂内,正面墙上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魏寿昆院士”,横幅下方鲜花衬托着魏寿昆院士的遗像,遗像两侧摆放着为悼念魏寿昆先生而敬献的花篮,礼堂正中央的魏寿昆院士遗体,鲜花翠柏簇拥,安详如眠,礼堂两侧花圈环绕。
上午9时,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殷瑞钰院士,张寿荣、张懿、刘炯天、沈保根、周国治、葛昌纯、蔡美峰等两院院士,兄弟单位代表,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维东、校长张欣欣,党委副书记陈曦、张文明,副校长权良柱、谢建新、张跃、王维才,校长助理薛庆国,学校老领导李静波、徐金梧等向魏寿昆先生表达沉痛悼念和无尽哀思,并向其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问。魏寿昆先生亲属、生前好友、各界人士、我校师生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魏寿昆先生,字镇雄,男,汉族,生于1907年9月16日,天津市人。192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35年获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工学博士。1935年至1936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受聘为北洋工学院矿冶系教授。“七七事变”后辗转多地,曾任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康技艺专科学校、贵州农工学院、重庆大学的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及重庆矿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代理所长等职。1946年至1952年担任北洋大学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唐山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天津大学副教务长。1952年参与筹建北京钢铁学院,并先后担任教务长兼冶炼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副院长等职。195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级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魏寿昆先生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中央顾问。
魏寿昆先生在冶金过程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在高温活度理论、选择性氧化、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冶金热力学在我国特有矿产综合提取金属中的应用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在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内外影响深远。魏寿昆先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40篇、专著5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曾任中国金属学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长期担任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日本铁钢学会名誉会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等。
魏寿昆先生一生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魏寿昆先生从教84年,著作如林、桃李天下,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冶金科学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党办、校办)
 
学校党委中心组举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理论学习活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近日,教育部党组约谈部分直属高校,听取学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汇报,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学习贯彻中央、教育部等相关文件精神,校党委理论中心组7月10日举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理论学习活动。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参加了学习,学习活动由党委书记罗维东主持。
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曲雁从九个方面为大家解读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以下简称“两个责任”)。内容包括: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部署、为什么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内涵、依据和要求、教育部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措施、高校党委如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高校纪委如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高校落实“两个责任”的保障措施、关于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及典型案例分析等。
罗书记传达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的四点要求:一是高校逐层分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联动。高校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当用人责任、纠正责任、监督责任、支持责任、管理责任;二是党委和分管领导加强对招生考试、选人用人、科研经费、学术诚信、财务管理、基建工程、资产管理等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的监管;三是在大学章程中明确学校纪委和监察机构的监督责任,完善学校内部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自我约束;四是制订解决“四风”问题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校级、二级单位领导干部办公用房、用车、出国(境)等具体执行标准。
全体校领导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并明确各自分管工作领域的责任。罗书记在谈到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认识时指出,高校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负主体责任,要做到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位校领导要督促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切实负起业务监管责任。确保纪委充分发挥好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加强对招生考试、选人用人、科研经费、学术诚信、财务管理、基建工程、资产管理等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的监管。围绕正在进行的大学章程建设,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和监督机制。
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时罗书记强调,各位校领导要分析分管单位的风险点,并出台相关措施。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委要从自身做起,以良好的作风带校风、促学风。制订解决我校“四风”问题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制定办公用房、用车、出国(境)等具体执行标准,并主动接受师生监督。
(宣传部)
我校新增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近日传来喜讯,经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和公示等环节,我校申报的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2013年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该项工作自2013年11月启动。科研部组织各学院自由申报,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校学术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科研基地组建情况汇报,从建设基础、学术带头人与团队、组织管理体制、学术影响力、场地和设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校长办公会讨论确定推荐名单。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以高端金属材料的特种熔炼与制备为目标,对高端金属特种熔炼的物理化学基础、电渣重熔制备高端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电磁冶金制备高端金属材料、高纯金属材料的特种制备技术、高端金属材料的定向凝固技术基础研究、高端金属特种熔炼过程环境保护等展开研究。
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以立足于北京,面向全国和国际需求,对典型污染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进行研究,重点在工业气态污染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工业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与资源、城镇和生活污染物的处理与资源化等三方面开展研究。
(科研部)
两岸师生齐话“环境科技与绿色发展”
7月1日,“环境科技与绿色发展”2014北京科技大学海峡两岸青年创意论坛在我校会议中心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14所台湾高校及3所大陆高校的近200名师生参加了开幕式。教育部港澳台办余彬副主任、我校校务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罗维东、校长张欣欣、校长助理王戈及有关学院、职能部处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校长张欣欣主持。
罗维东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对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各校师生表示诚挚欢迎与衷心感谢。他指出,此次论坛以“环境科技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希望大学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青年学子肩负起时代的担当,海峡两岸的大学和青年学子携手,凝聚共推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余彬在发言中对两岸的教育交流合作现状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海峡两岸高校间的师生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交流合作,并将最终使两岸的高校和师生受益。余彬对我校举办的海峡两岸师生交流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卢风教授和屏东科技大学丁澈士教授应邀作了专题报告。卢教授结合多年在科技生态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与会师生详细讲解了科技的生态转向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丁教授结合屏东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分享了屏科大在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能校园方面的有益经验。两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倡议绿色生态的生活理念与方式。
下午是紧张而刺激的作品大赛环节,来自17所两岸高校的25支代表队,以报告、DV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形式向大赛评委和观众汇报了各自在环境科技与绿色发展方面所做出的深切思考与精彩创意。
(国际处)
 
           
Ø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华北地区复赛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我校物理系青年教师徐美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华北地区一等奖,并将作为华北地区北京高校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决赛。
(数理学院)
Ø 6月25日,高等工程师学院国际专家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工程师培养和材料发展前沿学术报告会在国际处多功能厅举办,高等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刘立主持报告会,副校长张跃分别向巴黎中央理工教授、原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副校长Jean-Hubert Schmitt以及科大相77届校友、法国兰斯大学教授张葵颁发了我校客座教授聘书。
(高等工程师学院)
Ø 6月26日下午,教务处组织召开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科教学评估总结会议,张跃副校长,校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学生处负责人和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薛庆国主持。
(教务处)
Ø 6月26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签约仪式和名栏建设座谈会在京举行。签约仪式由教育部社科司出版管理处处长田敬诚主持,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全国25家入选第三批“名栏工程”的高校主管校领导、学报主编出席签约仪式。我校党委副书记、《思想教育研究》主编陈曦代表学校与社科司司长张东刚签订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协议书》。
(马克思主义学院)
Ø 6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工委主办、北京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北京科技大学)承办的2014年北京高校新上岗辅导员培训班落下帷幕。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6所高校的40余名新上岗辅导员们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并顺利结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王达品,我校校长助理薛庆国等出席了结业典礼。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部)
Ø 6月29日上午,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北京高校材料联盟会议在北京举行,我校副校长谢建新出席会议并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了主题发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Ø 6月30日上午,2014年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出征仪式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200余名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仪式。校长助理薛庆国出席大会。
(研究生工作部)
Ø 7月4日上午,2014年校内干部挂职工作启动动员会在办公楼305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陈曦参加了会议。
(组织部)
 
Ø 7月4日下午,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胡应平及后勤集团、后勤资产管理处、基建处负责人等一行8人来我校调研,我校副校长王维才在办公楼315会议室接待了胡应平副校长一行,就学生公寓空调安装工作进行了交流座谈。
(后勤集团)
Ø 7月5日至6日,2014年全国MPA核心课程“宪法与行政法”师资研讨会在我校会议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文法学院承办。校长张欣欣出席会议并讲话。
(文法学院)
Ø 7月7日上午,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山田均副校长、沟口周二副校长等一行4人来我校访问。校长张欣欣会见了来宾。
(国际处)
Ø 7月8日,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结题验收会在办公楼401召开。我校2010年度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8名入选者全部通过验收。
(科研部)
Ø 7月9日上午,由市委教育工委、市高等教育学会共同推动筹备的“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郑萼、宣教处副处长寇红江,北京高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时龙、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姜键,我校党委副书记陈曦等出席会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
Ø 7月10日下午,台湾科技大学副校长李笃中和大陆事务办公室主任郭俞麟一行2人来我校访问,校长助理王戈会见了来宾。
(国际处)
Ø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近日公布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第七批获资助人员名单,我校7名博士后获此殊荣。
(人事处)
 
 
 
 
 
 
 
 
 
编校: 李凯  赵亚楠                      审核:赵 萌

投稿邮箱:xiaoban@ustb.edu.cn                       联系电话:010-6233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