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充分发挥“学雷锋”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该文章由于2019-03-05 00:00:00上传

 

我校立足学科优势、打造品牌项目、构建长效机制,将“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促进专业化、体系化、常态化建设,发挥育人功能。
立足学科描轮廓,塑造专业化服务角色。强化项目设计,发挥学科专长。组织法学专业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在“首图律师助理”项目中义务协助律师为群众提供公益服务;深入社区,在“阳光贝壳普法”活动中面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助力社区法治文化建设。组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志愿者长期帮助社区老人学习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整合资源,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与儿童救助机构、养老公寓机构合作,为助困、助老项目融入人文情怀。在志愿服务中塑造专业化角色,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公益价值认同。
打造品牌绘七彩,凝练体系化育人特色。修订完善“学雷锋”志愿服务彩虹计划红色赤诚,砥砺奋进,发挥学生党员榜样力量,服务红色景点、国家大型展览公益讲解,传播革命历史文化。橙暖校园,情献校园,服务师生,铺草坪、除落叶、清积雪、守护夜跑背包、传递温暖衣冬,增温校园健康成长成才氛围。黄土深情,胸怀梦想,投身西部,连续二十余年派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奔赴祖国西部支教,每名志愿者年服务时长近9000个小时。绿色希望,深入实践,每年逾千名志愿者踊跃报名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为扶贫脱贫播种希望。青春担当,引导基层团组织与社区结对,遴选17个团组织结对社区开展“五大青年行动”志愿活动。蓝图使命,服务国家重大活动,77名志愿者在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累计上岗248次、服务时长3537小时,在服务奉献中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姹紫京城,立足首都,放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首都大型公益交流等展会服务中,将自身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劳动教育展长卷,永葆常态化奉献底色。2005年起,将“学雷锋”志愿服务纳入教学计划“公益劳动”,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36工时实践纳入本科生教学计划。优化管理信息平台,将“志愿服务课程网”升级为“到梦空间平台”,通过编发使用手册、组织培训会等,规范平台数据化管理应用,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发布、报名参与、记录、认证评价一体化。连续15年逐步完善“学雷锋”志愿服务评奖评优机制,设立“十佳志愿服务项目”“优秀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公益社团”等集体奖项与“十佳志愿者”“百优志愿者”等个人奖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