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四项转变”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该文章由于2018-09-28 00:00:00上传

 

我校结对帮扶甘肃省秦安县,用足“教育味的绣花工夫”,突出“破、拓、育、促”,形成了“以机制和基地为保障,智慧校园建设、教师培训和学生资助与培养并行”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实现了当地教育环境的“四项转变”。
破难题,课堂由“简单传统”转变为“智慧创新”。建设智慧校园,与腾讯等企业联合启动“互联网+教育”项目,捐赠投入682万元,建设开发“智慧校园”终端应用程序,覆盖全县62所中小学,实现 “家校互通即时化、学校办公自动化、教师教学信息化”的现代化教学场景。开展创新教育,携手北京少年创客教育科技研究院,捐赠价值50万元设备和教程建立“秦安县少年创客工作室”,举办“创意机器人编程”培训班,首期培训中小学科技教师50人,显著提升地方科技教育水平。
拓思路,教师由“讲习知识”转变为“传道授业”。组织来京进修,邀请秦安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领导干部来京集中培训260余人次,“送教下乡”在秦安培训教师、干部1000余人次,帮助参训教师教育水平有提升、教育视野有扩展、教育理念有更新。注重影响带动,引导参训教师通过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传播先进教育理念。设立“教师敬业奉献基金奖”,表彰奖金10000元/人,其中5000元作为“师带徒”骨干教师培养基金,鼓励优秀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育青苗,学生由“好好学习”转变为“全面发展”。实施“育苗计划”,动员学校教师、校友和爱心人士与贫困学生“结对子”,开展助学资助、暖心家访等,帮扶贫困学子140名,资助金额超过15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开展成长引领,建立优质生源基地,组织“大学教授进中学科普讲座”“人生理想信念”主题讲座近10场,覆盖学生3000余人次。选派研究生支教团,每年遴选4名大学生赴秦安开展支教工作,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帮助建设心理健康、广播站、国旗班、足球队等学生社团,加强第二课堂教育。创建京秦师生“手拉手”活动,发起“一块钱消除贫穷”、“扶贫进行时”网络微活动和毕业生爱心捐赠活动,为秦安中小学捐赠电脑55台、图书4000余册、棉衣1000余件、学习用品价值16万元。
促合作,环境由“乡土养人”转变为“文化育人”。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调动优势专业科学技术史聚焦当地遗址文化,开展科研合作、教学实习、咨询培训等,促进文化教育扶贫向深层次发展。举办“大地湾文化与科技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等国内外学者100余人齐聚秦安,显著提升当地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国际学生与当地学生交流,邀请中学生来京参加科技营活动等开阔学生眼界。创新开展电商帮扶,促成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华夏航空等与秦安开展产业合作,总额达882万元,鼓励师生爱心认购贫困学生家果树近2000棵、价值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