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系列专题简报(六)

该文章由于2017-11-17 16:57:33上传

 

——北京科技大学坚持“四度”原则
着力构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常态化工作体系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坚持精实化、精细化、精品化的工作导向,以培养学生自觉塑造健全人格和优良品格为目标,以尊重学生心理需求、发展学生心理能力为着眼点,构建起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实践体验为特色、以危机预防干预为关键、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专业化、常态化的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是激活心理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教育温度。根据大学新生适应周期的变化和心理特点,确定“自信—从认识自我开始”“和谐—从人际交往开始”“快乐—从管理情绪开始”“人生—从珍爱生命开始”等 8个主题、16学时的新生心理素质教育必修课,实现118个新生班级心理素质教育的全覆盖。公开出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材,率先在北京高校自主研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构建起“慕课—翻转课堂—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交互式的线上课程进行心理知识学习和讨论交流,强化知识理解和思维创新;教师通过体验式的线下课程,以小组团体形式对学生进行认知启发和技巧训练,打造以爱和支持为导向的互动分享式课堂;邀请全体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到中心进行实地参观,参与体验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服务项目,增进了对中心的了解和信任。调研显示,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受到学生普遍认可,对实践体验活动的历年满意度均在98%以上。
二是用好日常心理教育主阵地,增加心灵深度。本着“参与度高、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原则,以“理性平和阳光心态”为主题,注重发挥阳光心理协会的作用,广泛开展具有心理特色和心灵深度的育人活动,营造心理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精心打造“525(吾爱吾)心理健康文化节”系列活动,形成心理健康快车、心灵氧吧等朋辈辅导品牌和心理讲坛、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电影赏析等拓展类教育项目,每年覆盖学生5000人次以上,广受学生好评,相关做法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进行报道。建设“心理咨询在线”网站、朋辈咨询热线、心理素质教育专刊等平台,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即时传播心理健康教育资讯,不断扩大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是加强心理咨询预防规范化,强化调适效度。通过严把招聘考核进出关、培训督导质量关、规范管理服务关,不断规范和提高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水平与质量,近三年个体咨询量年均近3000人次,平均周接待时数均在80小时以上,咨询满意度在95%以上。建立健全学生心理预防排查体系,从学业、家庭、人际关系、情绪特征、生活状态等12个方面,制定严格规范的“五星级”研判标准,创建学生心理档案,每年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并于春秋两季逐一走访学院进行学生心理状况分析研判,做到全覆盖、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建立健全心理干预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学校、学院和专业医疗机构之间的危机转介和干预流程及措施;实施学生心理排查月报、个案周报和随访制度,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动态关注和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近三年进行研判77场,重点关注1722人次,成功干预危机个案75人。
四是夯实心理队伍建设专业化,加大保障力度。严格落实上级要求,配足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岗位,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咨询师队伍,每年下拨专项经费,用于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咨询师队伍业务培训,针对咨询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业务答疑每学期2次,加强对日常咨询的过程督导每月1次,对疑难案例进行专家会商每两周1次。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培训,通过春秋季学工全员培训、新入职辅导员培训等载体,帮助辅导员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团体辅导、个案辅导、心理咨询等工作技能;设立辅导员心理志趣发展小组,支持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考取心理咨询师执业证书,助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等学生骨干队伍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发挥学生骨干的“雷达”和自我教育作用。近年来,学校发现并报告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有三分之二来自于这三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