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主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课程着力提升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该文章由于2017-11-17 16:13:34上传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率先在北京高校自主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课程并投入使用,努力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着力提升教育效果。
优化心理教育重点,精心打造慕课课程。慕课的制作、上线、运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上线前要进行课程研发,上线后要设计线下课程活动。经过充分调研和周密准备,根据大学新生适应周期的变化特点和心理特点,确定了“自信——从认识自我开始”“和谐——从人际交往开始”等 8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并合理规划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精心设计呈现方式和活动形式,使其既能简明扼要地将课程知识点呈现出来,又能增强授课过程的条理性和可控性,并通过即时获取学生的体验反馈加以改进。
有效使用网络平台,实现高效交互性学习。心理慕课的研发和应用,教师不再是单向的“内容快递服务”,而是变成一个讨论的引导者、有激发作用的领导者,使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某个主题产生思考和好奇心。与此同时,线上若干个课堂的学生共同进行的讨论交流也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使心理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更活现于日常的运用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普遍评价:“以前满堂灌,难免感到无趣,会跑神,现在这门课要大家讨论参与,自己变成了主角。我们一起讨论难以疏通的心理问题,老师来引导我们。”
合理规划线下教学,增强课堂体验式互动。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去理解、领悟、体验和感受。传统的心理课堂将理论知识通过言传口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体验性和理解力关注不够,而心理慕课把学习的内容、节奏交到学生手里,提高其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结合线上的自主式、交互性自主学习与线下的生动活泼的实践体验,以爱和创新的教育实践超越教育过程的流程化。课上学生评价:“这样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在课堂上能够真正的动起来、参与进来,帮我敞开心扉,学会用心去了解别人;也让所有人真诚交流,关爱互助。”
建立多重评价体系,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慕课及心理课程的特殊性,慕课重新构建了包含心理专家、教学督导、授课者、学习者等人员参与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立体化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其中,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作业记录、访谈表、学习体会、自我反思等内容中的表现。通过多重评价体系的建构,让与心理课堂教学的相关人员,充分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与反馈当中,多角度提出建议与意见,真正有效地促进心理慕课的不断完善,达到有效育人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