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坚持“四个维度” 夯实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

该文章由于2015-12-17 15:01:20上传

 

为了增强研究生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人才智力创新要素向生产一线集聚,挖掘产学研合作中的新兴活跃力量,学校经过近十年探索,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定位于科技服务和挂职锻炼两个层面,确立了“四个维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育人体系。
重视平台搭建,基地建设实效化。学校建立“校院两级”研究生科技服务基地,保证了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自2006年开始,先后在北京市、重庆市、广西防城港市,河北唐山市、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等十余个省市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研究生科技服务基地,为研究生步入社会提供了“中转站”,为研究生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建设、增强实践能力提供了“大平台”,为学校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开辟了“新渠道”。
强化专业优势,活动形式多样化。坚持“学科有侧重,岗上显专长”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专业优势和科研特长。对理工类研究生,以发挥学科优势为出发点,社会实践定位为“科技服务”。研究生在岗位上进行学术前沿交流、行业发展调研,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技术难题公关,帮助企业搭建实验平台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实验技能培训,促进科研项目孵化等;对文史类研究生,社会实践定位为“挂职锻炼”。研究生深入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基层,学习业务,参加文件起草和法规制订,设计和组织大型活动。多样化的活动让研究生在深化专业知识、增强服务意识的同时感知行业发展,明晰职业发展规划,为今后自主创业打好基础,为就业选择提供参考。
   完善工作流程,过程管理规范化。按照“双重审核,双向选择,双重保障”程序,过程管理日趋精细化、体系化。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由宣传报名、选拔培训、上岗实践、过程走访、评审答辩、总结表彰六个环节组成,从学院审核、导师同意的“双重审核”,到入围后进行实践岗位与研究生的“双向选择”,再到研工部进行岗前培训帮助研究生实现角色转换、为实践研究生购买人身保险构筑“双重保障”,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科学系统。同时,实践过程中,各实践团队成立临时党小组,围绕“成才表率”、“服务先锋”、“创新能手”的主题在团队内部开展学习,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积淀。
推进考核激励,制度建设科学化。坚持“考核重实效、表彰重激励”,以“研究生创新工程”建设为依托,将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活动纳入到“研究生服务先锋行动计划”和“研究生成才表率计划”当中,提升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按照“实践性”、“服务性”及“创新性”的要求,制订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对实践团队和个人从实践报告、答辩汇报、单位评价、参与人数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2014年共评出10支团队一等奖和143名优秀实践个人,同时对学研究生参与度高、实践质量好的学院授予“优秀组织奖”称号予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