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 我校积极构建“123”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该文章由于2011-04-18 18:23:16上传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将志愿精神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作为实践环节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构建“123”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即“凝炼一种精神,实现两个融合,搭建三大平台”,着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成果荣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二等奖。
一、凝炼一种惊叹号精神,引领志愿服务文化的传播。在经历“好运北京”2007北京国际柔道公开赛和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后,学校积极发掘志愿活动中的闪光点和共同点,凝练出学校志愿活动的精神象征——一直坚定、一点轻快的“惊叹号精神”:笔直的一竖,象征着时刻挺直腰杆,用不懈的坚持书写人生梦想;飘逸的一点,诉说着我们飞扬的青春,步履坚实却不失轻快与洒脱。“惊叹号精神”成为北科大志愿者的精神符号,时刻激励志愿者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轻松的心情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一直引领学校志愿服务文化的宣传和传播,营造出浓郁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在主题宣传方面,学校启动了“志愿四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宣传解读志愿精神内涵,分阶段、有侧重地渲染志愿文化。在文化活动方面,学校依托各类志愿公益类社团,紧密结合重大节日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品类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每学期组织开展的“微笑接力,志愿无限”志愿服务文化月系列活动,整合志愿服务摄影作品大赛、技能大赛、专题论坛等活动,在校园内影响广泛;在“学雷锋”纪念日、“地球一小时”、世界儿童日、世界献血日等一系列公益纪念日里,学校深入挖掘节日内涵,引导学生从思想到行为,对公益、爱心、奉献有所了解、认知乃至认同,让感叹号精神得以分享、发扬、传承。
二、实现两个融合,增强志愿服务的育人功效。学校注重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教育、品德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融合,深入发挥志愿活动的服务育人功能。一是实现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修养。学校安排适当课时讲授宣传志愿精神,并把参与志愿活动作为此课程重要的实践性作业;在团校的培训计划中纳入志愿精神及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团队志愿服务展示作为团校结业考评的重要参考;在推选先进、发展党员方面,把志愿服务作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环节。二是实现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的融合,推动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发展。一方面,实现志愿服务基地与专业实践基地相结合,带动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动。如应用青协在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并推进学院将其发展为专业实践基地,实现了学生、学校、社会单位的三方共赢。另一方面,学校强调将知识学习融入实践环节,以实践为载体的研究型学习。如由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主发起组建的社工服务队,与社区、福利院等建立对口联系;由法律专业学生主发起组建的法律宣讲服务队,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及重大法律出台日等进社区开展普法宣讲活动;由信息技术、电子测控等专业学生发起组建的IT服务队,定期前往社区、打工子弟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及设备维护服务。
三、搭建三大平台,丰富志愿服务的工作载体。 一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自2007年10月以来,07、08、09级9000余名志愿者通过网络管理系统组织活动25000余次,参与人次达186500,通过系统审核工时达到25万余工时。此外,学校依托飞信系统建立起覆盖全校各班级委员、各协会负责人的飞信系统,实现对组织者和参与者自主性最大程度的调动。二是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加强志愿者培训力度。学校将志愿者培训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结合起来,搭建了包括教材、骨干与项目经理人培训、技能培训和网络学习“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教育培训平台。2009年4月,学校编写出版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并采取“图书漂流”的形式指导学生实践,已实现全校12000余人次的覆盖;建立志愿服务专题网,为学生日常进行学习分享、沟通交流、解答疑难提供便利的网络平台;建立“分类分层、集散结合、以赛代训”的骨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活动每年覆盖学生骨干1000人次,项目经理人400余人,举办1届技能大赛,1000余人次参与其中。三是搭建实践平台,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发展机制。学校围绕“项目化、精品化、基地化、专业化”的工作思路,设立志愿服务“种子基金”和“发展基金”,鼓励常规项目的持续发展和精品项目的不断建设;完善基地挂牌、定期回访等工作机制,聘请有教育经验的基地工作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导师,加强与基地多渠道的联系与互动。截至2010年5月,学校共成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35个,同100余家社会单位及团体保持长期联系,据不完全统计,志愿者在基地累计提供239762志愿服务工时,占服务总工时数的50%,服务对象粗略估计达75万余人次。